传统舞蹈“彝族打歌”非遗传承人研修班 | 第二讲:张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读》

作者: 时间:2025-09-19 点击数:

2025年9月16日下午,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举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第10期)——传统舞蹈“彝族打歌”非遗传承人研修班,邀请了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张晶主任担任主讲。

张晶主任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三大核心宗旨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该组织的核心目标、组织架构与使命定位,清晰勾勒出其在全球文化治理与遗产保护领域的职能轮廓。他着重解读了于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围绕公约的核心内容、制定背景与实施意义展开了系统的介绍。

学术史视角下,张晶主任系统梳理了非遗概念从“民族民间文化”到“活态遗产”的演进脉络,讲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内涵与核心边界,结合具体数据与典型实践案例,生动呈现了中国非遗保护取得的成果。为帮助师生直观把握非遗保护的核心要义,张晶主任对比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分类标准、保护定义等关键维度的异同,着重指出“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非遗保护需要突破传统思维框架,做到“保护遗产,培育创新”,为非遗传承注入时代活力。

张晶主任深入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联,提出了“文化既是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更是驱动发展的‘内生力’”的观点,并倡议大家“关注传统,着眼未来”,引导大家将非遗保护与个人实践、时代需求相结合,共同为守护文化根脉、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图片:昆明乔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文字:邓晓涵

一审一校:李璐

二审二校:刘丽

三审三校:朱超

版权所有© 云南艺术学院    滇ICP备05001258号